目前分類:RN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由於高鐵已在西部走廊佔極重要運輸地位,展望未來,縱貫線客運重點應在服務中短程城際運輸及短程通勤為主。可預期的,未來縱貫線上會以區間列車為主,佐以中程對號列車,而於往返南北長程的對號列車將日漸式微。 (全系列完)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01110EMU400型通勤電車正式上路,服務北部地區的民眾。雖然總數只有12組(48輛),但卻影響了近20年來區間列車的發展。在2008年的今天,若不計迴送兼辦客運的列車,臺鐵電氣化路線區間列車僅剩552/533一往返為機車拉客車的形式,其他全被通勤電車取代;而短途旅客旅次也佔所有旅次的大宗...... (待續)
詳細內容,請參考鐵道情報第186期。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長程列車外,區間列車在縱貫線上亦有一定地位。雖然縱貫線區間列車在1930年代汽油車引進後才算開始發展;但到今日,縱貫線區間列車的角色反而比長程列車重要。即便是對號列車,在通勤時段也分擔疏運旅客的任務...... (待續)
詳細內容,請參考鐵道情報第185期。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鐵道部有意引進當時滿州國鐵道使用的“輕快車”,以最高時速80公里,在5小時內跑完基隆=高雄為目標;無奈當時路線水準不佳,試車時車身嚴重晃動,這個想法便擱置了。由於日治時期留下的汽油車更換柴油引擎後,試車的車速令人滿意,於是在1954年9月1日開出第一班柴油特快車,開啟了柴油客車特急的年代。日後,隨著新型車輛的演進,縱貫線上陸續出現北高柴油特快(1956年2月1日)、光華號特快車(1966年10月31日),以及自強號特快車(1978年8月15日),而北高單程時間在時刻表上也一再刷新,從飛快車5小時半、光華號4小時45分、EMU100型自強號3小時56分,到EMU300型引進時3小時47分,之後引進的推拉式自強號,跑新山線也才勉強達到EMU300引進時的水準...... (待續)
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參考鐵道情報184期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戰終戰後縱貫線的演進,大抵可以以電氣化完工的1979年7月做分界。電氣化前的時刻表,若從運轉時間來看,北高從蒸機時代的最快8小時餘,逐漸進步到光華號柴油客車的最快4小時40分或柴電拉的莒光號等6小時;在車種上,1950年代的特快對號及成功銘傳平等,1960年代的觀光光華莒光等高級列車漸次推出,但南北往來的平快班次卻也不少。電氣化後的北高行車時間則壓到自強號電聯車最快3小時47分(1989年)、復興號4個半小時(1981年),且長程列車逐步演化成以自強號為主...... (待續)
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參考鐵道情報183期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代大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時縱貫線列車班次逐漸增加。1908年時若要往來臺北=臺南,一天只有一往返要11餘小時;若要到縱貫線這區間外,一定得在臺北或臺南先過夜(啥??臺北到高雄坐火車一天到不了??但別忘了當時的打狗可是小漁村啊)。隨著需求增加,在1910年代時北高急行列車登場,到1930年時,縱貫線上已經是十分熱鬧了,長程的有急行和普通,短程有普通和機動車,一片欣欣向榮。但隨二戰開始資源缺乏,縱貫線的班次略有縮減...... (待續)
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參考鐵道情報182期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1908年4月20日,西部縱貫鐵路通車。自此,南北往來不再是十天半個月漫長且危險的旅程,臺灣西部也不再因為河川阻隔南北往來不易,島內一體的觀念逐漸形成。縱貫線全通至今100年來,車輛設備及路線不斷演進,臺灣經濟亦逐漸發展。本單元挑選百年來部分時刻表,以此觀察百年來南北鐵路交通的變化。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