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OCT2009

老一輩的民眾可能還記得在鐵路電氣化或高速公路通車前,陸地上往來臺北、臺中、高雄最快的交通工具,便是臺鐵光華號。(西線)光華號列車自1966年10月31日起行駛,到1979年7月15日因電氣化完工通車降等為柴對快。光華號風潮亦在1967年吹到還沒拓寬前的臺東線,不過東線光華號和西線的幾乎沒什麼關聯。本文中所指的,均是西線光華號。
海報 @ 白沙屯
這次的活動海報  10/31白沙屯站

臺鐵在1954年起,在西線開行柴油特快車。最先是以日治時期留下的大型汽油車更換柴油引擎後,運行於臺北=臺中、彰化間,之後在1956年開行臺北=高雄柴油特快車,這些便是老一輩的民眾記憶中的飛快車。臺北=高雄飛快車的開行,造成陸地上首次可以當日往返臺北=高雄間。北高柴油特快車開行前,來往北高間最快方式是坐特快對號車,臺北=高雄單程也要超過7小時;臺北早上出發,到高雄已經下午了,回程最快也只能坐夜車。即使臺北=臺中已有柴油特快車行駛,南下坐柴油特快到臺中換特快對號(北上反之),單程時間還是比直接坐特快對號車慢。北高柴油特快的開行,再度造成臺灣的空間革命。即便是1960年起動力大量柴油化後開行的觀光號列車,或對號特快(可視為特快對號的接續車種)改以柴電機車牽引,南北往來的時間還是比飛快車長。直到1966年,臺鐵從日本東急車輛引進DR2700型柴油客車,並以光華號為名運行於臺北=高雄間,才打破飛快車的的紀錄。

或許會有人叫不公平,畢竟光華號在高速公路完工前都是以半直達的模式運行,北高中間只停臺中(經山線班次)、彰化(經海線班次)、臺南,飛快車卻多停新竹彰化嘉義臺南四站,後來更增停苗栗斗六新營,總共多停7站所以多花半小時;但若把多停的站加上去,光華號還是快一點點。而光華號開行時,車次並不是使用後來的200X次,而是使用柴油特快體系的3XXX次。北高一往返是3501/3502次,北中則是3503/3504次(3501/3502最先並不是給光華號使用,在1959年開行臺北=臺中經海線對號特快車時,便使用這兩個車次,只是隨時間演進,這兩個車次空出來,後來給光華號使用),到1966年底改點時,光華號才固定使用2001~2004次,直到停駛。

歷史講完了,回到主題。為了慶祝光華號開行43週年,臺鐵特別於今(2009)年10/31,以「黃金海岸.光華再現」的名義開行紀念列車。為配合這次活動,臺鐵特別將動力車黃色的警戒色蓋掉,還原成當初的銀色的模式,且複刻開行時使用的光華特快短去回車票。售票上則是為套裝式郵輪列車的模式售票,區間為松山=彰化,全票為$1399,敬老、愛心為$999,孩童則為$899。票價除包含車資外,亦包含行程中的紀念品、礦泉水、回程便當(均在車上發放;若已購票但未參加活動的乘客,可於11/4~11 10:00~17:00向臺鐵洽詢領取紀念品)。
紀念品
紀念品(海報因空間不夠未入鏡)  11/1

雖然8/15才辦過阿婆號紀念運轉,且票價高昂,這次的車票在10/23 9:00開放訂票時立刻被掃光,但隨後幾天(甚至是活動前一天)仍有零星車票可訂;不過10/30晚上9:50訂票系統顯示車票已訂完。不像阿婆號紀念運轉時取票直接給複刻的名片式車票,這次硬票在上車後連同紀念品一起發給,可能是想免去各站名片式車票配票數量的問題。若查看訂票結果,會看到訂票的車種為莒光(車站窗口取票時從售票員間的談話中得知售票端車種也是莒光);而窗口售出的車票,則是破天荒地印上「光華特快」四個字。這大概是空前的光華號電腦票吧。
3501.png
訂票完後查詢記錄時,可看到訂票車種為莒光號
981031-3501松山→彰化06-25訂.jpg
本次活動的車票。活動中需憑此車票進出車站及乘車

和之前阿婆號相比,這次活動結合郵輪式列車行程,讓參加活動的旅客不是只單純坐火車而已,較適合一般大眾。去程專列由七堵站開車,在七堵(6:23)、松山(6:53)、臺北(7:03)、板橋(7:14)、樹林(7:22)等站讓旅客上車。樹林開車後,沿途各站通過的感覺,彷彿光華號再世(特別是全車恢復原塗裝,更有光華號的fuu);過了新竹後路線較空,車子開起來更有勁。後龍通過後拐西正線,列車車速「意外」放慢(這不在當初的行程中),讓旅客能在車上欣賞海景;特別是過下三叉河橋時,風力發電的風車一個個矗立在鐵路旁邊,心中頓時有震懾的感覺。列車在9:07分(較原定晚7分)抵達白沙屯站,車上工作人員引導旅客到拱天宮(白沙屯媽)參觀;旅客亦可到廟後方的海岸欣賞海景。
樹林進站
專列抵達樹林站  10/31樹林
列車抵達白沙屯
白沙屯站停靠中的專列  10/31白沙屯站
列車小姐恭候旅客上車
恭候旅客上車的隨車小姐  10/31白沙屯站

雖然白沙屯只是個小聚落,每年白沙屯媽祖遶境時,仍吸引許多民眾參觀。從前往拱天宮的路上,一直到回車站為止,我細細品味著白沙屯的氣息——路旁的菜市、廟口的小販、虔誠的香客,以及拱天宮的建築。雖然白鐵郵輪帶來約300位遊客,白沙屯仍維持靜謐的風貌;我們就像身處另一個空間,品味寧靜的風味......
白沙屯站右方導覽牌
白沙屯車站旁的導覽圖  10/31白沙屯
拱天宮在臺一線路口的牌樓
位在臺一線入口處拱天宮的牌樓  10/31白沙屯
拱天宮
拱天宮正面  10/31白沙屯
一樓藻井
一樓的藻井。個人很喜歡欣賞藻井精細的雕刻  10/31白沙屯

列車於10:26(原訂10:25)由白沙屯開車後,沿途盡是海線明媚的風光;加上天氣很好,視野真是沒話說。10:49列車抵達大甲站(原定10:50)。大甲是海線最大的聚落,一出車站感受到的是熱鬧的氣息,和白沙屯靜謐的氣氛大相逕庭。由於之後鎮瀾宮和之後的追分站參觀個人都去過,加上還有另外行程,在熱鬧的大甲街上匆忙地採購名產後便離開大甲,直到下午才到彰化站再和專列碰面。
抵達大甲站
光華號於大甲站小憩  10/31大甲站

彰化古稱「半線」。1922年海線完工後,一直是西線鐵路的輻輳之地。自1967年中改點後,光華號列車固定開行北高兩往返,其中一往返經山線,另一往返走海線;除延駛屏東和基隆外,到1978年8月中改點前均維持這種運轉模式。而因光華號的基地在臺中,經海線的班次增停彰化站做列車摘掛的動作。和阿婆號經海線、成追線巡迴臺中不同,這次專列直接開往彰化,除了讓旅客能步行參觀彰化扇形車庫外,也方便列車做補給的動作(阿婆號到臺中後,仍迴送彰化做整備動作,而不是在臺中站側線整備)。回程列車在彰化入線後,巧遇誤點的22次莒光;兩者併排時,有種世代交替的味道(光華號在電氣化後便降等為柴對快,莒光號改用電力機車拉而持續至今);要是莒光號的車廂塗裝是原本的啞鈴形,時間便頓時退回1979年初。事後再翻時刻表,雖然找不到光華號和電頭莒光表定在彰化交會的情形(也許誤點會有),卻發現1979年2月下旬自強號延駛嘉義後到電氣化完工大改點前,往南的自強號會在彰化和北上光華號交會
彰化站小憩
彰化站整備中的光華號  10/31彰化站
世代交替(右側為莒光22次)
巧遇莒光22次(右),有種世代交替的味道  10/31彰化站

回程的專列於16:46開車。在夕陽下的專列上,突然感覺像是位1960年代後期~1970年代南下出差的旅人,乘坐光華號北返(雖然光華號並沒有傍晚自中部北上的班次啦,而且因為回程彰化後下個客運站是樹林,才有這種感覺)。在追分出發及爬清水坡時,司機刻意慢速通過,讓其他鐵道迷能拍照(不過據說想在追分北拍專列的一堆人摃龜)。在大部份的時間,列車均以極高的速度運行,像是後龍站以95km/h的速度通過,湖口站更以接近100km/h的速度通過,竹南開車後更是緊跟前方自強1030次,一點也感受不到DR2700型柴油車已高齡43歲。回程列車於樹林(19:25)、板橋(19:33)、臺北(19:45)、松山(19:54)短暫停靠讓旅客下車,最後於20:13抵達七堵站,為這次行程畫下句點。
抵達臺北站
抵達臺北的光華號。在北部區間柴快時期,DR2700型柴油車曾短暫蒞臨地下化後的臺北站  10/31臺北站

臺鐵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連辦兩次紀念活動;雖然兩次活動同質性很高,且內容幾乎雷同,但兩次活動都造成熱烈迴響。兩次都主打臺鐵代表性車輛紀念運轉,都恢復原塗裝,都複刻名片式車票;除了用不同的車來跑外,兩者差別只在行程和軟體上。阿婆號只很單純地行駛臺北=臺中經海線一往返,到臺中後請旅客自行善後,旅客可只買單程或買雙程;白鐵則結合郵輪式列車套裝行程,旅客可隨車前往海線景點參觀,但需購買全程。軟體上,阿婆號請到臺鐵徐副局長擔任榮譽列車長,且請到名播音員播音,噱頭十足;而白鐵郵輪車上服務員雖然都是無名小卒,卻一樣給旅客不錯的經驗(因車上發送便當,有詢間乘客飲食上是否需要特殊安排,阿婆號因便當非憑票贈送似乎未考慮這點)。阿婆號在去回程車上均發放乘車證明,白鐵郵輪則是發放紀念品及回程便當。而白鐵郵輪在推出時一樣造成轟動,所有車票一樣在開始訂票時被訂購一空,沿途亦有不少鐵道迷替列車留下不少記錄。

雖然活動辦得光鮮亮麗,在活動上有些缺陷。8/15的阿婆號紀念運轉雖然是慶祝EMU100型31週年,但阿婆號確實在今年退出平日運用,故時間點勉強合格(個人認為應該是去年8/15或今年7/1辦名目會更恰當;前者是EMU100三十大壽,後者是西線電氣化完工30週年,都是大日子);但這次名義卻是白鐵43週年,在數字上很怪,又不是年年都在特別運轉,辦個43週年是剛好而已。更何況白鐵短期內還會賣老命奔馳,不會是立刻消失的東西。再怎麼看時間點都過於牽強。

排點上也有問題。臺鐵路線上列車性能不一,若臨時加開列車排點上往往會和正班車發生衝突。若是在雙線區間的問題還好,頂多是臨時把正班車拉下來待避,影響層面較小;但若是單線區間若交會沒搞好,容易造成整條路線列車運行大亂(雖然臺鐵平常的誤點就已經可讓幹線上單線區間的運行亂掉)。阿婆號專列車的排點海線都有考慮和正班車的交會問題:要不是剛好利用對向車停車時交會,要不就是阿婆號停車禮讓正班車;但這次的白鐵郵輪排點的人似乎沒考慮這點:若都準點,去程車會在龍井→大肚和5921次電車發生交會問題,回程車則是在追分→大肚和2591次電車、沙鹿→龍井和115次復興發生交會問題,調度員得依實際狀況隨機應變;而臨時指示的運轉狀況更可能讓調度上更棘手。

行程中,軟硬體上均有些不滿意的地方。就列車本身而言,座椅縫隙間仍有不少灰塵,顯示車輛在機務段的清潔保養仍待加強。椅套似乎無法緊套在座椅上,在列車行駛時會被風吹動;輕者椅套被吹到車廂地上,重則椅套直接被吹下車。考量行駛的氣流的影響,椅套的設計可再加強。車上服務上,去程在樹林開車後發放紀念品,造成旅客在之後可能要帶著紀念品到各景點(雖然可以放車上,但要承擔遺失的風險;即使到站旅客下車後所有車門車窗均關上也無法保證東西不會不見);回程在彰化開車後發放便當,時間略早。或許這是考量白鐵配置對車勤不甚方便才會在此種時間點發放紀念品及便當。但若以旅客為出發點,發放紀念品和便當的時機應可再做調整(例如,大甲開車後再發放紀念品,至少還可讓想在車票軋日期的旅客到彰化軋日期;回程則在後龍後才發放便當,較接近用餐時間)。其次,阿婆號車上對部份景點做簡要介紹,這似乎未見於白鐵郵輪,若能加強此點會更好,才不會只是單純坐車,卻讓美景流逝;畢竟這次是不折不扣的「郵輪式列車」,對普羅大眾而言多了解路上的風光反而比較有意義;而且每車的服務人員不算少,應有人力提供此服務。此外,回程車上服務人員聊天音量過大,對想休息的旅客是種干擾(雖然白鐵跑起來車內噪音真的很大)。再者,去程大約在山佳後,車上服務員開始收空位上的椅套;為防多餘椅套遺失,這可能是必要的。但收椅套時,服務員沒問旁邊空位是否有人便把椅套收走,非常不尊重旅客;若有人剛好去上廁所或到別的車廂串門子,回來時發現椅套不見,豈不吃虧??在回程的車上向服務人員詢問蓋紀念章的事宜,得到的回應竟是紀念章不見了,這更是不可思議,這種東西竟然可以搞到不見,還真誇張。

除了服務上的瑕疵,車票上的錯誤也不遑多讓。白鐵郵輪複刻光華號短去回,雖然造成話題;但除了尺寸外,車票正面的版面全都錯了(阿婆號複刻的橫自強至少還有50%是對的)。先就單純的光華特快車票而言,應是黃底綠字刷紅線,且光華號登場時車票還是舊底紋;但這次卻是棕色新底紋(棕色是聯運票用的),且綠字有點淺,紅線不夠紅,線也莫名奇妙地上下留白。再就短去回而言,短式去回票穿線孔一定在中央,一定有紅色「去」和「回」的套字(所以紅線不連續)且套字不佔車票區間的空間(套字和車票內容是分開印的,先印套字後再印車種區間票價等資訊,所以紅色套字會蓋到其他字),沒局銜,票價在去程聯,右側還有ㄇ字形剪斷線;但就短式去回票而言,這次能錯的都錯了。穿線孔竟在左下、去回兩字竟然用綠字印(所以紅線是連續的),還佔到車票區間的空間、出現不該有的局銜、票價和剪斷線消知,連區間只印松山至彰化(或是說,根本沒回程聯),還多個很三八的「經海線」。光就正面而言,就把這張票的收藏價值打光光。背面雖然版面彈性較大(畢竟車票背面除票號外通常是白的,早年對號列車車票還會有中途下車餘程無效的字樣,非對號車則多為標語),但光是中文字就可出現三種字體:開行的是楷體,週年紀念的是黑體,其他中文字則是明體,且回程開車時間也錯了。此外,車票的紙質很差,觸感不佳。這一切再再都顯示臺鐵的不用心。票務中心也許還有早年的樣張,臺鐵的官方出版品也有光華號短式去回票的票面,今天車票可以出這麼大的包,還是臺鐵印出來的,著實令人不敢相信。如果今天沒紙板或版面不可考造成複刻車票的困難,還不如用心設計一張乘車證明而不搞短去回噱頭可能還好一點。唯一可供欣慰的,可能是筆者車票背面疑似有防偽紋的痕跡吧。
活動複刻的短去回(左)與光華號初登場時的短去回(右)。右圖來源: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1981年6月9日臺灣鐵路管理局發行
複刻短去回(左)。除了尺寸外,和1966年的光華號硬票相比,正面版面幾乎全錯;而背面最大的錯,莫過於回程開車時間印錯(應為16:46)。若和刊在《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中當時光華號短去回的車票做對照,可見這次的票製作上十分粗糙。右圖要感謝ptt網友jaywinloud的資訊

有了阿婆號時車輛塗裝有問題的經驗,這次硬體上出包更是「意料中事。部份旅客座位沒杯架,可見整修時未確實檢查,沒將杯架補齊。未將被封死、原本擺放行先板的地方打開放置車種、車序、終點,算是一項敗筆。可能是配合售票,筆者乘坐的車廂把原本61-64號座號牌撤去貼上2, 4, 6, 8號,明顯破壞文物。塗裝上,駕駛室端面復舊未將原本黃漆磨去,僅以銀漆蓋上(還露出一點黃色痕跡),連風擋正面都詭異地上漆、車頂未將長年累積的灰塵去除回到原本不鏽鋼的顏色、排障器莫名其妙地漆成黑色,造成駕駛室端面有點詭異。1996年時鐵道文化協會辦理光華三十專列,礙於民間社團人力財力有限,簡單以銀漆蓋掉警戒色尚可接受;但2009年時是臺鐵官方舉辦,不應只做到民間社團的「復原」水準。且因塗裝出問題,讓筆者感覺倒不如維持柴快時代塗裝什麼都不要動。這些亦顯示臺鐵只是虛應故事,並未在文化保存上花心思。如果臺鐵能以修復蒸機1/10的心力辦這兩次活動,便不會搞得兩個半月的兩次活動都有同樣的問題。
去程行先。未將原本封死的列車方向指示器復原是一大敗筆
列車行先未復舊,殊為可惜  10/31白沙屯站
端面殘留部份黃漆
塗裝上,原本警戒色部份僅以銀漆覆蓋原本黃色警戒色,使該處和車身顏色不一,甚至有部份警戒色未蓋掉(如上圖風擋處右側);排障器塗黑,反而多此一舉(依現有相片,排障器是深楬色所以不需塗黑);車頂亦未將長年累積的灰塵去除以恢復登場時的銀色。左:DR2706,右:DR2703  10/31白沙屯站

這次的活動,更見識到部份鐵道迷「勇往直前、拍照最大」的行為。跨越黃線、闖入淨空不再是新聞,任意橫越站場是屢見不鮮,站在正線上更是家常便飯。真的要出了事流了血後,才會有人警覺嗎??如果這種瘋狂行徑依舊,還不如建議各鐵路相關單位團體不要再辦任何活動,以免造成人員因拍照造成傷亡。

活動結束了,包也出過了。臺鐵雖然兩個半月內辦的兩次活動看起來都很成功,卻讓更多人心碎:時間點過於牽強、車票明顯出問題、車輛復舊不盡人意,感覺臺鐵只是拿民眾的荷包消費。筆者真笨,已經知道會出包了,還去給臺鐵騙。還好臺鐵沒想起今年是柴油特快55週年,還好臺鐵似乎已忘記今年也是對號特快60週年,更希望臺鐵不要想起明年是莒光號40年和復興號30年,因為臺鐵辦活動一定會出包,多辦活動只是讓人更看清臺鐵在文化保存上的態度(別忘了苗栗鐵道公園一些塗裝奇特的車)。車票要收回重印有困難不易補救,只能希望臺鐵能把車輛的包更正一下,讓後代能看到光華號初登場時閃閃發光的原貌。

註:本次專列編組:←彰化 DR2723 + DR2706 + DR2703 + DR2714 + DR2705 + DR2725 七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